夜先锋av资源网站,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在线观看免,欧美亚洲精品电影在线观看,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一区二区三区

首頁 資訊 > 創(chuàng)新 > 正文

研發(fā)新農機 為民添便利(人物故事·聚焦鄉(xiāng)村創(chuàng)業(yè))

張書祥,1972年出生于甘肅省會寧縣,1994年開辦農機修理店,并逐漸走上農機自主研發(fā)道路。2010年底,張書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成立農機公司,目前已帶領團隊研發(fā)出28種農業(yè)機械產品、成功申請61項專利,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、海峽兩岸職工創(chuàng)新成果展銀獎等。圖為張書祥在調試農機。陸 凱攝

■創(chuàng)業(yè)心得

提升高端農機裝備的國產化和自主化水平,才能更好地服務農業(yè)生產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——張書祥

平頭、汗衫,一雙粗糙的手,“都說我像個農民,我本身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嘛!”一到收獲的季節(jié),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祥和農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(jīng)理張書祥不是“泡”在地里,就是待在工廠里。“農機研發(fā)離不開調研,只有多看看農民需要什么,才能確定研發(fā)方向?!彼f。

從事農機研發(fā)、生產、銷售多年,張書祥已經(jīng)成功申請了61項國家發(fā)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。他成立的祥和農機公司,目前生產五大類14個系列農機具,涉及種植、施肥、收獲等農業(yè)生產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,其中自主研發(fā)的有28種。

“就想讓農民輕松點”

對于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張書祥來說,跟著父母干農活是“必修課”?!澳菚r候農業(yè)機械很少,絕大部分農活要靠人工完成。割麥子、掰苞米、挖土豆,什么都得干。最難的是給玉米脫粒,得用手搓,兩個手掌心的皮膚都搓破了?!?/p>

如果能有更多農業(yè)機械幫忙,農民是不是就輕松多了?還在上學時,張書祥就想著以后能自己研制農機具,改變農民的勞作狀態(tài)。后來,他跟著老鄉(xiāng)到瑪納斯縣打工,當過鞋匠、擺過地攤,還賣過鐵皮煙囪。后來,他決定沉下心來學門手藝。

于是,他到瑪納斯縣的一家鐵器加工修理鋪當了學徒。師傅連續(xù)招了十幾個學徒工,但因為又苦又累,很多人沒堅持下來。“我想著要爭一口氣,白天跟師傅干活,晚上自學,慢慢學會了手藝,就自己開了一家農機修理店?!?/p>

農機修理需要鍛打設備,買不起空氣錘,張書祥就自己仿制。他設計制作了一臺皮帶錘作為替代,還開始生產拖拉機拖斗及懸掛鏈條、中耕施肥機等產品,“農民需要啥我就琢磨啥,就想讓農民輕松點?!?/p>

當時,中耕施肥機是搶手貨,但技術含量偏低,稍有規(guī)模的加工廠都可以做?!伴L遠地看,還是要生產有技術含量的產品?!苯?jīng)過觀察思考,張書祥開始琢磨新產品。

聯(lián)想到小時候搓玉米的經(jīng)歷,再看當時市場上使用的玉米脫粒機只能簡單脫粒,需要人工除雜、篩選,費時費力,張書祥決定在單一功能的玉米脫粒機基礎上,增加風選、除雜、篩選、裝袋等功能。多功能玉米脫粒機的成功研制,讓他獲得了第一個國家發(fā)明專利。

“一定要跟著農民需求搞研發(fā)”

張書祥的研發(fā)之路并非一帆風順。2005年,他研制出第一代八行棉花精量鋪膜播種機,興沖沖地將其投放市場,結果收益不及預期?!胺N的時候沒問題,但采棉機是六行的,你只管種不管收可不成!”農民不買賬,50多萬元的產品成了廢鐵。

更好滿足市場需求,需要持續(xù)投入研究。張書祥沒有氣餒,而是建立研發(fā)團隊,每到春播季節(jié)就帶領技術人員無償為農戶服務,在田間地頭邊看邊記。不久,改進后的棉花精量鋪膜播種機不但彌補了之前的缺陷,還增加了調整株距等功能,先后獲得多項國家專利?!拔野l(fā)現(xiàn)當時播種機的株距是固定的,但農戶的需求可能不同,于是干脆把播種機里面的穴播器設計成可調節(jié)的?!睆垥檎f。

棉花的種子大小差不多、形狀也比較規(guī)則,但遇到不規(guī)則的種子,機械還是無法做到一穴一粒。為了解決這個難題,張書祥在辦公室里擺了100多瓶不同的種子,一樣一樣嘗試。如今,當?shù)爻R姷拇蚬献选⒖ㄗ训榷家呀?jīng)實現(xiàn)了精量播種。

在做市場調研時,張書祥還發(fā)現(xiàn),紅棗采摘是不少農民面臨的難題。當時,市場上的紅棗采收機只能進入標準5米行距的棗園,但各地棗農種植的行距不同,很難用農機統(tǒng)一采收。

“在棗園里,我看到棗農把落在地上的紅棗一個個撿起來,或者掃成一堆裝進塑料筐后,再把筐里的土篩出來,太費勁了?!睆垥檎f,一天下來,棗沒收多少,人工成本倒不少。此外,如果采收不及時,還會錯過出售紅棗的好時機。

“一定要跟著農民需求搞研發(fā)?!敝挥胁粩喔碌r機,才能滿足變化的需求。2018年,經(jīng)過反復試驗、改進,張書祥研發(fā)的自走式紅棗采收機在阿克蘇、和田、喀什等地推廣使用。一臺機器一天可采摘紅棗5—8噸,相當于20個人一天的工作量,還能將紅棗和樹葉、樹枝分離干凈,實現(xiàn)直接裝箱。

“創(chuàng)新的靈感就是一瞬間的事”

多年來,張書祥一直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,上面記滿了農民對產品的需求,以及他腦子里突然冒出來的想法?!昂芏鄷r候,創(chuàng)新的靈感就是一瞬間的事。”張書祥說。

滴灌帶回收機的工作原理,是將滴灌帶卷成一卷帶走。但是卷越大拉力越大,滴灌帶容易被拉斷,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張書祥。一次,他正琢磨著,一低頭看到自己腳上的布鞋,突然想起小時候母親納鞋底的麻繩都卷在一個扁平的軸上,“相比圓軸,扁軸在卷動的時候一松一緊,可以給個緩沖!”張書祥立即掏出小冊子,畫起了草圖。幾天后,新的樣機改造完成,一測試,果然不斷帶了。

2010年,張書祥成立了祥和農機公司?,F(xiàn)在,公司的產品已經(jīng)銷往內蒙古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等地。

張書祥研發(fā)的實用農機,見證了農業(yè)向科技化邁進的步伐。17歲的他,看著農民在烈日下手工割麥子、摘棉花,汗流浹背;如今,新疆農業(yè)機械化水平超過85%,已經(jīng)很少再見到農民滿褲腿泥巴了。

前陣子,張書祥帶著自己研發(fā)的農機參加了新疆農業(yè)機械博覽會。看著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的國產農機擺滿了現(xiàn)場,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,“很多現(xiàn)代化農機是一線人員共同努力研制的成果,每次想到這其中有我的參與,就很有成就感?!爆F(xiàn)在,張書祥還在持續(xù)鉆研具有信息獲取、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(yè)能力的新一代農機裝備。(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)

《人民日報》(2023年08月22日10版)

關鍵詞:

最近更新

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(wǎng)站地圖 聯(lián)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創(chuàng)投網(wǎng) - www.ossf.org.cn All rights reserved
聯(lián)系我們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備2022009963號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