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先锋av资源网站,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在线观看免,欧美亚洲精品电影在线观看,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一区二区三区

首頁 資訊 > 創(chuàng)新 > 正文

臺灣校園民謠奠基人葉佳修:做“當代柳永” 寫“民間史記”

“晚風輕拂澎湖灣,白浪逐沙灘。沒有椰林綴斜陽,只是一片海藍藍……”《外婆的澎湖灣》一曲旋律輕快,歌詞溫馨,傳唱度高,是留在兩岸幾代青年心中共同的旋律。

近日在上海舉辦的“2024海峽兩岸青年活力嘉年華”活動上,臺灣校園民謠奠基人葉佳修再次唱起了這支民謠,引來臺下兩岸青年的跟唱與喝彩。他接受中新網(wǎng)記者采訪時表示,自己創(chuàng)作時,將民謠當作“民間史記”去對待,希望下一代人能夠繼續(xù)“修史”。

今年是臺灣校園民謠興起50周年,也是其傳入大陸45周年。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,葉佳修以一首《流浪者的獨白》首開校園民謠先河,而后李建復、蔡琴、羅大佑等同一風格的青年創(chuàng)作歌手不斷涌現(xiàn),使得臺灣校園民謠這一藝術(shù)形式冠絕樂壇。

臺灣民謠歌手葉佳修在參加“2024海峽兩岸青年活力嘉年華”活動期間,接受中新網(wǎng)記者采訪。婁瀚錕攝

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,臺灣校園民謠的發(fā)展到達頂峰,有300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問世并流行。1979年,臺灣校園民謠通過電臺廣播節(jié)目傳入大陸,逐步掀起傳唱熱潮,給兩岸幾代人的青春增添了浪漫色彩。

上海市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與發(fā)展研究會會長高美琴表示,臺灣校園民謠剛傳入大陸時,海峽兩岸隔絕已久,這一以青年人為主體的音樂傳播現(xiàn)象,在客觀上成了兩岸交流的前奏,并促使兩岸民間文化藝術(shù)的傳播日漸興盛,“這充分說明藝術(shù)傳播是無法阻擋的,兩岸民間交流也是無法阻擋的。”

臺灣校園民謠的歌詞畫面感強,并不僅僅描寫校園生活與青春驛動,還不乏有抒發(fā)思鄉(xiāng)與家國情懷的內(nèi)容,比如《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》《龍的傳人》《爸爸的草鞋》等。在葉佳修看來,從古至今,中華文化具有能將所有美好之物唱出口的特點,《詩經(jīng)》及唐詩宋詞等都是印證。在這樣的理解下,他開始創(chuàng)作民謠,“我就覺得民間應該有自己的《史記》,能直接把百姓自然流露出的情緒變成歌。”不僅如此,他還期待自己能做“當代柳永”,能實現(xiàn)“凡有井水飲處,即能歌柳詞”的成就。

同時,他也鼓勵兩岸青年能夠做“當代柳永”,寫“民間史記”。在他看來,近些年大陸地區(qū)也有一些民謠歌曲進入臺灣,讓人印象深刻。雖然民謠歌曲的在地性較強,但葉佳修表示,因為兩岸語言共通,文化同根同源,所以在民謠創(chuàng)作方面也有很多可以交流借鑒之處,“只要有心,有感情,把心中的愛表達出來,年輕人們隨時把靈感記下來,也可以寫出傳世之作。”

另外,他還對臺灣民謠走向世界抱有信心,“全球各地都有華人,他們可能會因為一首歌聚集在一起,之前我在國外唱《外婆的澎湖灣》時,沒想到可以實現(xiàn)全場大合唱,是同一種情感觸動了他們。”

葉佳修的“野心”還未止步于此,為了擴大傳唱度,他曾翻譯了多首民謠,在海外發(fā)行,“其實只要把旋律打磨好,再換一種語言做歌詞也比較方便?,F(xiàn)在網(wǎng)絡很發(fā)達,年輕朋友們也可以做這樣的嘗試。”(完)

關(guān)鍵詞: 葉佳修

最近更新

關(guān)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(quán)申明 網(wǎng)站地圖 聯(lián)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創(chuàng)投網(wǎng) - www.ossf.org.cn All rights reserved
聯(lián)系我們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(lǐng)CP備2022009963號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