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先锋av资源网站,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在线观看免,欧美亚洲精品电影在线观看,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一区二区三区

首頁 新聞 > 金融 > 正文

金融機構風險測評結果直接影響理財產品可選類型

購買理財產品時,要先接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測評,以評估投資者可以購買多高風險等級的產品。一些普通投資者為了買到心儀的理財產品,做測評時會故意往“高”了填選。但是,一些“血淋淋”的判例提醒我們,如果未如實填寫風險測評,導致測評結果超過實際風險承受能力,一旦造成無法承受的損失,投資者會因此導致維權不利,最終可能要風險自擔。

■體驗

測評結果直接影響理財產品可選類型

為了感受風險測評等級與理財產品之間的關系,記者在某銀行網銀客戶端進行了風險測評體驗。

測評問卷列出17道單選題,包括投資者期望的投資回報、家庭可支配年收入、投資經驗、投資態(tài)度、所能承受的最大投資損失等問題。測評結果分為五檔,由低到高排序依次為:保守型、穩(wěn)健型、衡型、成長型、進取型,分別對應五個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。由于銀行大多有風險等級匹配的限制,該結果將影響投資者能買到什么類型的理財產品。

記者根據自身情況謹慎作答,盡管所選答案皆非最保守的一項,但評估結果仍被判定為最末一檔的保守型,只能購買最低風險等級PR1或R1的理財基金產品。

這一等級的產品收益率如何呢?在對該銀行推出的各類理財產品大致瀏覽后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一款起存金額1萬元的1年期定期存款,年利率最高為2.1%。而一款PR1等級的、投資期限為188天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,預期年化收益率也僅在1.55%-2.90%之間,與1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差異不大。

相比之下,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.0%或4.0%以上的非保本型理財類產品,風險等級基本上都在PR3及以上,這也就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測評結果,至少要被判定為第三檔的衡型。同樣,要想在包括債券型、混合型、股票型等更多的基金類產品中做選擇,也至少要達到衡型才可以。

為了能購買收益更高的產品,記者重新進行了測評,某些問題不得不特意勾選更高一檔的選項,評估結果才達到了衡型。

■調查

測評結果高等級對應高風險

正因風險測評結果會限制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選擇,導致現(xiàn)實生活中,一些投資者在進行風險測評時不得不刻意迎合。

家住朝陽區(qū)的66歲張阿姨就有過類似的體驗。“如果依照我自己的意愿選擇,抗風險能力肯定是最低一檔,預期利率稍微高一些的理財產品我都買不了,所以回答問題時只能往高了填。”張阿姨坦言,她能承受的最大本金損失最多也就是10%以內,“依照我的意愿,收益可以沒有,但最好不要虧本。”

記者注意到,在某銀行的網絡論壇中,還有人詢問“如何填寫風險測評?”回答者則建議“填最瘋狂的選項”,并強調,“這不是申請信用卡,不牽扯虛假資料”,“不買那么高風險的就沒事”。

然而,北京朝陽法院法官助理周劍彬卻告訴記者,這種操作雖然可以買到預期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,相對也要承擔可能發(fā)生的本金損失的風險。

因為,如果投資者未如實填寫或隨意填寫風險測評,導致測評結果超過投資者的實際風險承受能力,從而選擇了自己不能承受的高風險理財產品,一旦發(fā)生投資損失,投資者會因此導致維權不利,最終可能要風險自擔。

“這很可能是部分投資者,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投資者難以承受的結果,因為往往他們在購買理財產品時,對于風險并沒有足夠的預估。”周劍彬說。

周劍彬提醒投資者:風險測評是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當的理財產品的第一步,應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及真實情況如實填寫,避免出現(xiàn)無法承受的損失。

案例一

測評后出現(xiàn)虧損法院判決風險自負

青島市一位64歲的老人起訴某銀行,因其聽從理財經理韋某的推薦,購買了一款高風險等級的股票基金,造成了47萬元的本金損失。

老人自稱,他一再跟韋某強調,自己堅決不做證券類和房地產類的投資,韋某也保證為他選購穩(wěn)健型的產品。他在一些材料上簽了字,于是投資218萬元購買了一款基金產品。然而,因市場突然熔斷,導致該基金產品虧損嚴重。

銀行出具的證據中包括老人簽字的風險承受度評估報告,顯示其家庭年收入為50萬至100萬元。但老人實際退休月收入只有2500元,年收入不足3萬元。

盡管老人出具了與韋某的電話錄音,證實他曾多次向韋某強調自己的投資意愿,法院也認定銀行未能充分盡到風險揭示義務,但是,鑒于老人以前購買過股票投資型信托理財產品,且老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,應知曉風險承受度評估事關其適合購買哪些理財產品的評定。因此,青島市中院終審酌情判決老人自行承擔70%的投資損失。

北京也有過類似判例。程先生自稱在銀行工作人員的誘導下,購買了100萬元理財產品,且沒有進行風險評估,導致其本金損失47萬余元。然而,法院審理查明,程先生曾通過該銀行網銀進行過風險評估,結果為A5激進型,且在評估有效期內。而涉案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為R5,屬于其可承受的范圍,而且程先生此前有過購買該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經驗。最終,法院判決程先生風險自負。

案例二

穩(wěn)健型投資者被忽悠 獲賠全部損失

王女士在某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了96.6萬元的理財產品。半年多后,王女士想贖回產品時,銀行告知該產品發(fā)生了虧損,此時她才注意到,自己購買的并非保本型理財產品,而是屬于“較高風險”等級的股票基金,且為銀行代銷的第三方產品。贖回時,王女士虧損了57萬余元。

為挽回損失,王女士將銀行訴至法院。法院查明,王女士的風險評估結果顯示,其為穩(wěn)健型投資者,與具有“較高風險”等級的股票基金并不匹配。法院認為,銀行向王女士主動推介了風險較大、經評估不適宜購買的理財產品,且未按照金融監(jiān)管部門的要求由王女士書面確認系自己主動要求了解和購買該產品,存在重大過錯。且銀行未向王女士說明涉案基金的運作方式和風險情況,其推介行為存在明顯不當。結合王女士的過往投資經驗,法院最終判決銀行賠償王女士全部57萬余元損失,并賠償相應利息。

提醒

產品等級超出測評投資者可積極維權

如果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超過風險測評等級并發(fā)生虧損,可以積極選擇維權。周劍彬告訴記者,普通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獲得賠償,而且獲得賠償的比例很高。

不過周劍彬亦提醒,在一些特殊情況下,銀行可以免責。

《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》規(guī)定,若賣方機構能夠舉證證明,根據金融消費者的既往投資經驗、受教育程度等事實,適當義務的違反并未影響金融消費者做出自主決定,金融機構可以免責。

張女士的風險測評為4R,卻在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了140萬元5R風險等級的股票基金,最后虧損高達91萬。根據張女士的既往投資經驗,法院判定她應具備高于普通投資者的理財經驗。結合被告銀行已載明投資風險提醒,法院最終駁回了張女士的全部賠償訴求。

本報記者 張蕾 實生 郭明琪

關鍵詞: 金融機構 風險測評 理財產品

最近更新

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(lián)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18 創(chuàng)投網 - www.ossf.org.cn All rights reserved
聯(lián)系我們:33 92 950@qq.com
豫ICP備2020035879號-12